沪深股票市场新规发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IMG_256

4月30日,沪深股票市场发布了一系列新规,旨在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这些新规主要包括严格控制市场准入、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加强财务真实性审核、加大现场督导力度以及加强中介机构责任等。其中,主板上市指标得到全面上调,企业到主板上市的合理预期也得到了加强。科创板方面,上交所修订了相关指引,进一步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方面,深交所适度提高了相关上市标准,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北交所也从多个方面着手,优化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制度,完善了板块定位和审核程序要求。

分享文章

spot_img

其他文章

拜登政府放缓对中东AI芯片出口许可,英伟达收跌

据报道,美国政府正在放缓对英伟达和AMD等芯片制造商大规模出口加速器芯片至中东地区的许可发放。拜登政府对中东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展开了国家安全审查,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次审查将持续多长时间,也没有明确定义何为“大规模出口”。 AI加速器芯片在数据中心处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开发大语言模型和其他AI工具所需的海量信息处理上。这些芯片已成为企业和政府建设AI基础设施的不可或缺部分。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正寻求大量进口这些用于AI数据中心的芯片。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扩大了芯片出口限制范围,将中东大部分地区包括在内。这意味着公司需要获得美国政府的特殊许可,才能向沙特等国出口尖端半导体和芯片制造工具。然而,最近几周,美国官员一直推迟或未对这些申请作出回应,目的是为了制定有关这些先进芯片在海外部署的全面战略,谈判的议题包括谁来管理和保护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设施。 隔夜,英伟达收跌3.8%,股价跌至日内最低点,而AMD的涨幅则有所收窄。 美国商务部对此回应称,对于最尖端的技术,他们通过跨部门程序进行了广泛的尽职调查,彻底审查了申请人的许可证申请,并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与中东和全球合作伙伴合作,以保护美国的技术生态系统。

美国GDP放缓与降息预期上升

近期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显著放缓,消费者的商品支出表现疲软。一季度美国GDP修正值年化季环比增长1.3%,低于初值1.6%的增速,与去年四季度的3.4%相比大幅下降。主要经济增长引擎——个人消费支出(PCE)一季度增长2.0%,低于初值2.5%。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PCE物价指数一季度增长3.6%,略低于前值和预期的3.7%。 此外,美国的就业市场也传来负面消息。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超预期上升,四周均值达到了八个月来的最高点。同时,4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创下四年新低。 然而,这些经济的不利消息却被视为可能推动降息的利好因素。评论认为,GDP及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正在降温,这或许为美联储官员今年降息提供了空间。然而,消费支出的疲软也引发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担忧。 数据公布后,美国国债价格迅速反弹,收益率盘中降幅显著扩大。基准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回落至4.60%以下,脱离了近四周的高位,两年期美债收益率也未再接近周三创下的四周高位。市场预期的美联储今明两年降息幅度在周四均略有回升。 尽管降息预期上升,美股并未因此反弹,科技股成为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部分龙头股业绩不佳,导致股价大幅下跌。云软件巨头Salesforce在十八年来首次单季营收逊于预期,并且本财年的指引也表现不佳,股价重挫20%,创近二十年最大日跌幅,拖累道指。连锁百货公司Kohl’s第一财季意外报亏,并下调了全财年营收和利润指引,反映出消费者鞋服需求的疲软,股价盘中跌近30%,创下公司上市三十多年来最惨的一天。

中国再度成为东南亚游客心头好:签证政策宽松、无现金支付便捷

据某预订平台的数据,2024年迄今,东南亚游客赴中国大陆的预订量比疫情前高出数倍。Klook首席执行官Ethan Lin在香港瑞银亚洲投资大会上表示,东南亚游客对中国的旅游需求显著上升,预计到2025年,赴大陆的整体入境游人数将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Lin指出,由于东南亚地区免签目的地有限,中国已成为他们主要的旅游选择之一。 签证政策放宽和无现金支付系统的便捷性,使中国再次成为东南亚游客的热门旅游地。此外,中国还简化了对其无现金支付系统的准入,这对于没有中国银行账户和支付应用程序的外国游客尤为重要。此前,一些小规模的住宿提供商以设备或许可证不足为由拒绝外国人入住。 最近几个月,中国对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和游轮乘客放宽了签证限制,以促进入境旅游和投资。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的入境游客人数为8200万人次,回到了2019年疫情前水平的56%左右。然而,除香港和澳门外的游客数量仅为1380万人次,比疫情前减少约57%。

英伟达股价狂飙!2倍做多ETF创下恐怖回报率

英伟达股价, 人工智能, 投机情绪, 杠杆ETF, 金融市场, 投资策略, 股票交易, 投资风险, 资产多样化, 特斯拉效应

白银飙升,突破十一年新高

5月以来,白银价格一路狂飙,涨幅甚至超越了黄金。现货白银大涨近20%,达到每盎司31.5美元,创下十一年来新高。这一波上涨显得有些“莫名其妙”,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白银涨势超出工业需求解释范围 德意志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白银的上涨超出了单纯的工业需求增长所能解释的范围。尽管全球工业生产正在加速,但这还不足以解释银价的全部涨幅。2024年3月的工业生产同比增长从2月的0.3%上升至1.6%,而全球制造业PMI几乎保持不变,从3月的50.6略微下降到4月的50.3,仍高于2023年第四季度的平均值49.0。 德银基于美元、Comex库存、全球GDP加权工业生产增长和ETF白银活动构建了白银公允价值模型,发现由于全球工业部门PMI开始上升,白银升值前景似乎是合理的,但此前预计的范围为4.5%,如今的涨幅显著超过模型预测。 白银定价过高,风险显现 德银认为,当前白银定价过高,维持2024年底银价28美元/盎司的预测。尽管进一步上涨是可能的,但预计金银比将从目前的73水平回升至80或更高。风险情景在于,2024年和2025年白银的预期赤字可能使白银库存进一步降低,当前白银可视化库存相当于12个月的需求,明显高于铂金的6个月。 考虑黄金和铜,银价涨得也离谱 除了工业需求,其他因素也在推动银价上涨。德银表示,一种可能性是黄金4月份的涨势可能推动白银上涨,另一种可能性是铜的涨势预示工业需求强劲,从而推动白银上涨。德银将黄金和铜纳入白银公允价值模型,但银价仍高于模型公允值。 尽管将解释变量数量增加到六个,扩展模型将残差误差从51%减少到25%,但仍未完全消除误差。误差主要由于ETF白银持仓下降5700万盎司,以及Comex白银库存增加2500万盎司。此外,铜价上涨更多是受供应方面影响,而不是需求超预期,因此铜价不适合作为白银需求上涨的风向标。 综合来看,德银的分析表明,目前白银的涨势难以完全用工业需求或黄金、铜价的涨势来解释。这一现象不仅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让投资者对于未来白银的走势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不确定性。

拼多多跨境之路!TEMU如何颠覆全球电商格局?

拼多多,这个曾以“低价”著称的新兴电商平台,如今成为阿里巴巴的强劲对手。九年前,没人预见到拼多多能在今天的市场中与阿里巴巴争夺电商市值一哥的宝座。时代巨变和拼多多跨境电商业务TEMU的崛起,让它获得了市场的青睐。 随着国内电商市场的增长放缓,拼多多通过TEMU找到了新的增长点。TEMU希望在海外复制拼多多的成功,从而“再造一个拼多多”。自2022年9月上线以来,TEMU迅速扩展到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凭借低价策略和全托管模式,成为美国下载量最高的应用之一。今年一季度,TEMU继续扩展,目前已覆盖约68个站点,实现全球布局。 在TEMU的推动下,拼多多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1%,达到868.1亿元,交易服务收入首次超过在线营销业务,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TEMU一季度GMV超过130亿美元,预计全年GMV将达到400至500亿美元。 TEMU最初采用全托管模式,大幅降低了跨境商家的出海门槛,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店铺运营、仓储物流和售后服务。全托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功,成为跨境电商平台的标配。今年初,TEMU推出了半托管模式,给予商家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这一模式已在多个国家上线,进一步提升了TEMU的竞争力。 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激烈,TEMU面临许多挑战。它需要不断优化运营模式,提高用户体验,以保持竞争优势。同时,TEMU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需注意海外市场的政策风险,以避免因单一市场占比过高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资本市场对TEMU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多家券商认为,半托管模式有助于提高客单价和用户体验,从而优化单位经济模型,推动盈利。预计到2025年,TEMU将实现扭亏为盈,成为跨境电商领域的重要玩家。 未来,拼多多要成为中国跨境电商中的赢家,甚至改写全球电商格局,拼多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